您好,請 登錄
注冊如何選擇國際學校?(下)
前兩篇為家長們介紹了選擇國際學校時的一些要注意的方面,今天這里最后再談幾個方面的問題:
伙食:
孩子們都是在長身體的時候,吃得好自然很重要!但同樣的,有的教學質量不錯的學校,吃得并不好。學校沒有食堂,伙食是外包給餐飲公司的,每天送到學校來。有相當比例的孩子帶飯。而有的學校有自己的食堂,自己雇傭了廚師,甚至有自己種菜的,吃得相對豐盛。所以,家長們首先要考慮清楚在自己心目中,伙食的重要程度。然后在去學校參觀的時候,如果有機會,可以去食堂看看。
生源:
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到國際學校,發現富二代云集,然后不好好學習,容易形成攀比心理。但實際上,現在的富二代家庭并非就等同于不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。恰恰相反,恐怕現在的富人對教育比尋常人家更重視。確實有個別學校,紈绔子弟比較多,但那真的是少數。目前國際學校集中區域都是一線城市,有錢人很多,如果孩子入讀學校后,發現家庭條件相差很大的話,家長都沒法融入家長圈子,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態。所以,小億建議,要么家長心態好,并從小引導孩子也心態好,要么就最好找同學們家庭背景類似的學校。
一般來說,招生卡得嚴的學校,安全感會高一些。國際學校畢竟是民辦/私立學校,辦學是需要盈利的,而非公益。所以,很多學校實際上門檻并不高,有空位時,繳費就能上。這會造成不斷地有公立系統的孩子轉進學校。這里不是歧視公立學校的孩子,但公立學校的孩子在轉進國際學校后,大多數英語水平都不夠,所以上課很難受。越高年級轉進來,越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適應。而由于老師要關照他們,他們也容易成為班上的不穩定因素。有的學校對招生卡得很嚴,有空位寧可空著,也不招不合適的孩子。這樣的學校,學生水平會比較齊整,因此在讀學生的安全感也會高一些。當然,招生卡得嚴意味著你孩子要考進去也不容易。
課外資源:
國際學校一般都會提供一些課外資源,比如請各行各業的大師和專家來講座,組織一些校外參觀活動等。一般認為,這些活動對開拓孩子的視野很有幫助,也有家長認為這些很虛,沒什么實際用處。這就看不同家庭的喜好了。
在讀學生狀態:
探校參觀學校的時候,往往會參觀校舍,能見到很多正在就讀的孩子。孩子們的狀態,上課的狀態、玩耍的狀態、對待來參觀的陌生人的狀態等,能夠說明很多問題,側面反映學校各方面的情況。有的家長在參觀某口碑很好的學校時,遇到有孩子因為一點小事,以臟話辱罵學校清潔工的情況,心里立刻為這所學校打了零分。也有的家長專門去參加目標學校的學生活動,看學生們的演出,聽學生們的報告,發現孩子們朝氣蓬勃、自信滿滿,頓時好感倍增。所以,家長們如果細心地觀察在校孩子們的狀態,老生的表現可以成為決定自家孩子是否在該所學校就學的有效參考。
升學情況:
一個常見的衡量一所學校好壞的辦法是看其升學情況。很多學校會對外公布,今年拿了多少個名校 offer,如果有美國藤?;蛴鳪5這種世界頂尖大學,肯定是會極力宣傳。開設IB課程的學校,往往會公布平均分是多少,有多少人拿到了40分以上的高分。有的學校也會公布一些標化考試的成績,比如SAT、托福分數等。這里小億要強調一點,請理性看待一所學校的升學情況。如果有時間,考察一下學校平均水平的孩子去了什么檔次的大學,如果覺得這個檔次也可以接受,那這所學校才值得考慮。雖然每個家庭都望子成龍,但客觀地說,真學霸(或者真能進名校的孩子)注定和大多數孩子沒有關系,這類學生在何種學校,學習何種課程,最后的結果都不會差,不能作為衡量平均水平的標準。
總之,選擇國際學校是一條高成本的路線,這個成本不僅僅指金錢,而是家長孩子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多更雜。但是最后無論作出何種選擇,都需要家庭通過認真深刻的思考,得出屬于自己的結論——什么是你認為的最好的教育?什么是最適合你家庭的教育路線?
您有任何的關于選擇國際學校,如何規劃孩子教育的問題,都可以隨時咨詢我們,我們的選校教育專家將為您提供中肯建議。